周永贵 研究员 学术报告
添加时间:2023-02-28  阅读数:56  作者:  来源:xjch  文字:【】【】【

报告题目:基于辅酶NAD(P)H的仿生手性还原
报告时间:202338日 上午11:00-12:00
报告地点:52224教室
报告人:周永贵 /研究员/博导

 

报告摘要:
  自然界利用辅酶NAD(P)H来传递氢和电子实现生物催化还原,该过程由循环、辅酶和还原三部分组成。经过最近三十余年发展,以NAD(P)H模拟物为氢源的手性转移氢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目前采用化学计量的辅酶模拟物,如汉斯酯,循环再利用困难。而在生物体内,NAD(P)H可以高效循环利用。根据生物催化还原的原理,我们提出利用氢气再生辅酶模拟物的方法实现第二代仿生手性氢化。其关键点:容易再生和进行氢转移的辅酶模拟物的合理设计和合成;再生催化剂和转移催化剂的选择和兼容性。通过对辅酶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新型辅酶模拟物:二氢菲啶。采用钌催化剂和手性磷酸分别作为再生催化剂和手性转移催化剂,成功实现亚胺和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仿生手性还原。

上述仿生手性还原的手性环境为手性转移催化剂,对不同类型底物,要优化手性转移催化剂,比较繁琐。设想能否设计可以温和条件下再生的手性NAD(P)H模拟物,转移催化剂就可以使用商业可购的非手性转移催化剂,反应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都容易调节。因此二茂铁和环芳烷衍生的可再生平面手性NAD(P)H模拟物被合成(CYNAMs和FENAMs)。在仿生手性还原中,用商业可购的非手性布朗斯特酸或路易斯酸做转移催化剂,成功实现第三代仿生手性还原。底物范围可以从亚胺扩展到四取代缺电子烯烃和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等。

 

报告人简介:
  周永贵,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手性合成研究组组长,精细化工研究室室主任。1989至1993年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戴立信院士和侯雪龙研究员。1999至2002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张绪穆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均相不对称催化和生物活性的含氮化合物的全合成。主要包括芳香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新型不对称催化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及这些新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和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发表研究论文230余篇。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等。2016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代表性论文:
1.Chem. Soc. Rev. 2022, 51, 2759.

2.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05623.

3.Chem. Sci. 2020, 11, 10220.

4.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813.

5.J. Am. Chem. Soc. 2012, 134, 2442

浙江师范大学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版权所有:浙江师范大学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2015-2016
技术支持:轩彩科技
SITE DESIGNED BY YULIN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