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Asymmetric Allylic C-H 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s
报告时间:2023年3月16日上午10:30-11:30
报告地点:7幢301报告厅
报告人:龚流柱 长江学者/杰青/教授
报告摘要:
过渡金属催化的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也被称为Tsuji-Trost反应,是一种用于迅速构建含有烯丙基片段复杂手性分子的有效手段。多年来,基于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已经取得了巨大发展。该反应通常使用的π-烯丙基活化前体包括烯丙基卤化物、酯、碳酸盐和烯丙基醇。相比之下,基于烯丙基C-H活化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报道则非常有限。近年来,课题组成功发展了一类基于3,3'-双取代BINOL骨架的亚膦酰胺配体,用于过渡金属催化不对称烯丙基C-H官能化反应,并提出全新的“协同质子和双电子转移”过程,实现了包括不对称烯丙基C-H氧化、胺化和烷基化等反应。以上反应还应用于多种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中,表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
龚流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1970年10月出生于河南新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99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曾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德国慕尼黑大学洪堡学者。2006年1月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不对称有机催化、有机小分子/金属联合催化以及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代表性学术贡献有:(1)与合作者发现氨基酸酰胺能高立体选择性地催化不对称有机化学反应,提出“烯胺-双氢键”活化模型;(2)提出了“手性有机小分子/金属”联合催化的策略,发展了新型催化模式;(3)发展了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以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97篇,撰写中英文著作的8个章节,编撰英文专著2本。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08、2010),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09),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2012),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各一项。
代表性论文(5篇):
1. Acc. Chem. Res. 2020, 53, 2841-2854
2.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1631.
3. Nat. Synth. 2022, 1, 487-496.
4. J. Am. Chem. Soc. 2021, 143, 20454-20461.
5. CCS Chem. 2021, 3, 1166-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