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单颗粒水平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研究
报告时间:2023年6月7日 周三 上午10:30-11:30
报告地点:7幢301报告厅
报告人:郑昭科 国家优青/教授
报告简介:
等离子体纳米颗粒因其特有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对光能具有强吸收作用并可产生局域电场和热载流子促进催化反应。然而,目前基于SPR效应的等离子体光催化能量转换效率依然较低,严重限制了其在光化学转换领域中的应用。单颗粒光谱技术,可在单颗粒尺度上探索热载流子产生、传输以及催化反应过程,是研究纳米材料催化反应机制的有效手段。围绕光催化中光生载流子分离利用率低、分离和催化机制不明的关键问题,开发了空间高分辨单颗粒荧光光谱技术,实现了催化剂单个纳米颗粒荧光光谱信息和高分辨形貌的对应,为微纳尺度精准揭示载流子分离和催化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基于该技术,在单颗粒水平揭示了载流子分离机制,进而通过异质结构调控提高了载流子分离能力;在该技术基础上设计了微流体反应装置,实现了催化条件下单颗粒表面反应的原位研究,进而揭示了载流子驱动的水分子活化反应机制和非竞争吸附反应机制;通过揭示单颗粒水平真实构效关系,筛选、优化并构建了高性能光催化剂,利用可见光显著提升了四电子氧还原、甲酸分解制氢等反应的催化性能。
报告人简介: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齐鲁青年学者,教授、博导。德国洪堡学者、日本JSPS研究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评审专家、《Molecules》、《Catalysts》特刊编辑、《Frontiers in Catalysis》、《结构化学》等国际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光催化过程中载流子传输和催化机理的单颗粒水平光谱研究。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Lett.、ACS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5篇,他引6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28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奖励。
代表性论文:
1. Y. Zhang, Z. Zheng* et al. Nano Lett.2023, 23, 1244.
2. B. Li, Z. Zheng* et al. ACS Catal. 2022, 12, 9114.
3. F. Tong, Z. Zheng* et al. ACS Catal. 2022, 12, 3558.
4.F. Tong, Z. Zheng* et al. ACS Catal. 2021, 11, 10814.
5.T. Chen, F. Tong, J. Enderlein, Z. Zheng, Nano Lett.2020, 20, 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