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超快速(5秒)界面纳米粒子宏观单层自组装及其柔性生物传感应用
报告时间:2024年5月15日 8:00-8:45
报告地点:11-201
报告人:黄又举
报告人简介:
黄又举,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师大材化学院副院长。黄又举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2014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2014-2019年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期间2017-2018年在德国马普所高分子所做访问学者。黄又举教授长期从事纳米生物传感器探针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提出了智能高分子调控“纳米晶核补丁”策略,量身定制出30多种高效可医用探针材料;发展了探针材料的智能多功能表面修饰策略,实现了不同维度(1D、2D和3D)的宏观可控自组装,揭示了探针材料与传感器性能内在关联性;研发了系列基于探针材料的高性能纳米生物检测技术,探索了在食品安全和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CS Nano, Bio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和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报告简介:
由于难以克服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势垒,传统液-液界面自组装往往呈现耗时、重复性差、无法大面积制备等不足,并导致纳米粒子界面自组装尚未用于纳米薄膜工程化技术开发,进而限制其在传感、显示、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功能应用。本报告在纳米粒子组装体系中引入具有超低表面能的全氟分子,赋予纳米粒子超高接触角,将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势垒降低至极限,可以在5秒内实现超快速、宏观大面积、二维单层膜组装结构的构建。而且,组装面积可满足工程技术成本要求(>4英寸),达工程应用级别(4.3英寸),粒子成膜利用率高达97.5%。与传统组装策略不同,这种组装技术可普适到多种纳米及微米粒子的快速大面积界面自组装。不同形貌、不同种类及表面性质的纳米及微米尺度粒子均可通过这种超快速界面组装技术,获得宏观大面积二维组装结构。最后,通过集成纳米粒子二维膜“Plasmonic”和高分子基底“Flexible”功能,设计了柔性等离子激元生物传感器,并探索了在人体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
代表性论文:
1. Science Advances, 2021, 7, eabk2852.
2. ACS Nano, 2021. doi.org/10.1021/acsnano.1c07176
3.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2007768.
4.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1, DOI:10.1002/aenm.202102141
5. Advanced Science, 2023, 2303159;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23, 15, 234, 11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