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有机室温磷光材料
报告时间:2024年05月31日10:00-11:00
报告地点:16幢一楼路演厅
报 告 人:何自开
邀 请 人:张玉建
报告人简介:
何自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人才。200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13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2013-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理学院。主要从事新型有机光功能材料如室温磷光、有机自由基等体系开发、激发态探究、构效关系与应用拓展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Rev. Mater., Nat. Commun., Adv. Mater., Angew: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
报告简介:
有机室温磷光是指有机三线态激子在室温条件下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单线态基态并发出光子的过程,具有发光寿命长、斯托克斯位移大、器件激子利用率高等优势,因而在生物成像、信息加密、发光器件、有机闪烁体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存在电子自旋禁阻过程、三线态激子的高灵敏性、长寿命和高效率发光矛盾等原因,导致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性能的提升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缺乏系统性的光物理机制模型和对有机三线态激子行为的精准调控,阻碍了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新应用场景的开发。因此,如何系统构建三线态激子的光物理机制模型,指导材料的结构设计和调控激发态的耗散过程,用于开发性能优异(长寿命、高效率以及多重刺激响应)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报告人围绕该问题,开展有机室温磷光聚集体的研究,致力于揭示三线态激子的结构与能学变化的规律与调控策略,提出了有机室温磷光材料重要的机制模型和新颖的应用研究视角。
代表性论文:
1.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 8098.
2.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61, e202202977.
3.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595.
4.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3044.
5.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