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探索平面到非平面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报告时间:2024年6月26日 10:00-11:00
报告地点:16-921
报 告 人:林建斌
报告人简介:
林建斌,2004年于南开大学取得本科学位,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博士学位(导师:黎占亭教授),2009-2011年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合作导师:Bert Meijer, Albert Schenning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2013年在日本分子研IMS(合作导师:江东林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被聘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报告简介:
π-功能材料的特性主要受到两个关键因素的显著影响:1)单个分子的结构-性能关系,包括其吸收、发射和氧化还原特性;2)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π-体系电子耦合。除了传统的性质改性策略,如扩展π分子的共轭系统和引入杂原子掺杂,近年来的合成方法也集中于将π分子的几何结构从平面改为非平面构象,以调整其性能。这些分子中的扭曲π-系统展现出许多显著特性,包括可调的能级、中和取向的正交跃迁偶极矩、激发态下的结构弛豫以及手性的引入。
然而,对非平面π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非平面几何结构导致接触面减少,从而显著降低结合常数。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对于弱π-π相互作用的堆积研究可能仍具有重要意义。非平面π分子中的弱π相互作用可能有助于替代的能量转换过程,如对称破缺电荷分离或单线态裂分。此外,随着π骨架的扭曲,J-聚集体的形成变得可行。因此,发展非平面π骨架为系统研究扭曲对其π堆积相互作用及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系统介绍在非平面π骨架的新合成方法、堆积行为和应用方面的持续探索。
代表性论文:
1. Chem. Sci. 2024, 15 (15), 5604.
2.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15), e202300786.
3.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46), 24543.
4. Nat. Commun. 2021, 12 (1), 142.
5. J. Am. Chem. Soc. 2020, 142 (8), 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