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 教授 学术报告
添加时间:2024-12-17  阅读数:10  作者:  来源:xjch  文字:【】【】【

报告题目:分子筛催化中的溶剂和气氛效应
报告时间:20241224日 9:00 -10:00
报告地点:15-318
报 告 人:施慧


报告人简介:
施慧,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2020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2001-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取得学士、硕士学位;2008-2012年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技术化学系,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Summa Cum Laude(德国大学学位荣誉最高等级);2013-2017 年在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助理;2017-2019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技术化学系担任高级科学家/项目组组长。主要从事基于化石及可再生能源多相(热)催化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致力于能源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开发并优化相应催化工艺。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3000余次,其中包括Nat. Catal.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 等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论文。近年来在“第8届东京先进催化科学技术大会”(亚太地区催化领域最重要的系列性国际会议之一)、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第二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等重要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并担任分会场主持。2017 起至今,担任学术期刊 ChemCatChem 的国际顾问编委。

 

报告简介:
酸催化,尤其是固体酸催化剂,在生物质基化合物高效定向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几十年针对固体酸催化气-固相反应的大量研究揭示了酸强度和孔道限域效应对于固体酸催化性能的决定性贡献。生物质来源的化合物的催化增值转化往往需要在液相中进行,涉及到水和不少极性化合物。在活性位周围存在较高浓度的极性客体分子时,复杂的主体-客体和客体-客体相互作用将使催化性能对酸强度和孔道限域效应的依赖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调制,由此导致一系列给定材料的催化性能不再仅随材料特性呈现固定的变化趋势,而变得跟溶剂和反应条件密切相关。这种动态构效关系,区别于过去对表界面微化学环境中除反应所涉物种(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外其他客体物种分子结构、组织结构和相互作用缺乏全面考虑的研究范式下所获得的构效关系(特别是基于非工况下的催化剂酸性质表征),因此可视为一种更完整的构效关系认识。

本报告将以分子筛催化生物质脱氧为背景,对醇类脱水反应这一模型体系进行案例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孔道限域环境中客体分子聚集体的微观反应行为如何影响这类反应体系中在宏观上观测到的溶剂和气氛效应等现象。

 

代表性论文:

1. J. Am. Chem. Soc. 2024, 146, 8630-8640.

2. Nat. Catal. 2023, 6, 204-214. 

3. J. Am. Chem. Soc. 2022, 143, 20133-20143.

4.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9301-9305.

5. Nat. Catal. 2018, 1, 141-147. 

浙江师范大学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版权所有:浙江师范大学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2015-2016
技术支持:轩彩科技
SITE DESIGNED BY YULINQING